智慧交通,重塑人車路
造成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是資源供需不匹配、路網利用不均衡、公共交通分擔率低。其中,車多路少的供需矛盾短時間內難以調和,而提高現有交通資源的利用率和提高公共交通調度的合理性,都是能有效解決現有交通問題的方式。所以,高德地圖與阿里云一起聯手打造了“城市大腦·智慧交通”,希望重塑人車路的關系,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解決之道,目前已經正式落地。
城市大腦·智慧交通的核心架構包括兩方面:由數據存儲平臺和數據計算平臺構成的數據底盤是技術基礎,其創(chuàng)新之處是建立了新一代交通感知系統;由AI開放平臺和應用服務平臺構成的應用組件是大腦的開放層,其創(chuàng)新之處是打造了多個智慧組件,以不同的方式拼接形成不同的方案,解決不同城市的交通問題。
中國智能交通行業(yè)投資規(guī)模分析
從“十五”到“十二五”期間,國家從政策、經濟、技術上均大力支持,智能交通行業(yè)獲得了較大的發(fā)展并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成績,到現階段“智慧城市”、“綠色城市”和“平安城市”建設逐漸興起,為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。據前瞻產業(yè)研究院發(fā)布的《智能交通行業(yè)市場前瞻與投資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研究報告》數據顯示,國智能交通系統投資額2007年為247億元,2014年達到837.69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9.06%,以該增長速度推算,2016年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(yè)的總投入將突破1000億元到1413.81億元,預計2018年將超1600億元。
“互聯網+”應用紅綠燈
第一,從局域網到互聯網。其實之前的信號燈也聯網,但是局域網的理念,且配時經驗多靠人工。信號燈連接到城市大腦后,接入本地城市交通、高德地圖數據、乃至天氣等多維度數據源,對整個城市交通有了更全局的感知,以此為基礎做出的動態(tài)優(yōu)化策略會更精準,也更即時。
第二,從單路口優(yōu)化到區(qū)域優(yōu)化。之前紅綠燈配時調節(jié)大多數是針對單個路口,而現在是區(qū)域化調節(jié),每調節(jié)其中一個紅綠燈的配時,周邊其他紅綠燈也跟著一起動,以保證全局最優(yōu)。據透露,杭州交警有意聯手高德地圖推出一項“一路護航”應用,能讓120、119、110等特種車輛在緊急情況時開辟一條一路通行的“綠色生命通道”,背后正是用到了城市大腦的秒級精準預測和“零時差”紅綠燈調控。
而最重要的,則是從模仿人工到AI智能調節(jié)。也就是說,像阿爾法狗一樣,先模仿交警此前的調節(jié)經驗,然后靠AI學習能力,逐漸變得越來越智能。
需要指出的是,智慧紅綠燈的這種數字化改造,也是分階段逐步演進的。像此前滴滴也曾在濟南測試過智慧信號燈產品,不過暫時僅是以單條路、少數路口作為優(yōu)化目標,未來需要更全局化的平衡考量。
在未來,通勤距離在100公里以上的人,可以乘坐飛行汽車出門,它的發(fā)車頻次將遠高于現在的飛機,而且再不會出現晚點的情況;通勤距離在5-20公里范圍內的人,將習慣于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出行,城市大腦能調度無人汽車運載乘客,不會出現擁堵和空跑;通勤距離在5公里內的,還是習慣于共享單車出行,城市大腦將記錄單車運載規(guī)律,讓單車投放匹配周邊用戶需求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